/銀河光年
昨(24)晚聽到電學泰斗陳謨星教授在三立及年代電視台,對於核四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,令人感慨良多。就如三立來賓吳國棟所說的,很久沒有像這樣有良心的學者,能站出來大聲駁斥政府,聽到都會起雞皮疙瘩。
陳謨星語重心長
陳謨星以他82歲的高齡,數十年傑出的電學研究,二十幾年電廠的工作經驗,全美最佳的電學教授,以及對美國及台灣電力產業及教育非凡的貢獻,所提出的隻字片語,就已經有千鈞之重,何況他中氣十足,毫無拐彎抹角,高聲批判馬政府對核四的立場。
陳謨星批馬政府沈迷於核四發電比較便宜,讓台電掩埋浪費電的事實,「到現在還不醒過來」,「有沒有腦筋」;他曾經實地勘查核三的事故,認為「台電掩埋事實」,「原能會不知天高地厚」,「事後諸葛亮」;他告誡未來氣候變遷,「有更多地震、海嘯、狂風、暴雨」,核四恐怕經不起考驗。
陳謨星的快人快語不止這樣,他說他面見馬總統時,直接告訴馬總統過去所接見的電力專家,「不該來的都來了,該來的都沒來」,「所謂的騙子都在這裡」,馬總統還在講核電安全最便宜,「不像是從一個總統講出來的話」。他說「我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,核電是最貴的電」,「台電是以算假帳的辦法,將核能的電價算得這麼低」,「美國沒有哪一年,哪一個核能電廠的電價會比較便宜」,「台灣有什麼本領,將核能發電弄得這麼便宜」,「核一、核二、核三的帳全是假的」,「沒有核能,電價會下降」。他希望「人民組織起來,去查他(意指台電)的帳」。
陳謨星點名台電的負責人,完全不懂電,他揭露台電有百分之三十幾的供電系統,應以三個變壓器供電,卻只用二個變壓器,使得系統不平衡,至少「浪費了3%的電」,而將省變壓器的錢用到核四去,「全世界有浪費電還漲電價的電廠嗎?」,而經濟部、能源局放任台電浪費電,「做什麼經濟部、能源局」,「經濟部長在做什麼經濟部長」。他又說「將三個核電廠收回來,再改一點,只要核四花錢的百分之一」,可以讓電價更便宜。
他也反駁馬總統「全世界沒有國家廢核」的說法,他說真相是「世界上的電廠都坐在馬上,下不來」,廢掉要花很多的錢,台灣沒有條件發展核電。
陳謨星點出了一項抉擇,他說繼續興建核四,「等於放棄再生能源」,因為「所有的電廠,都要配合核四」。「台電寧願告訴大家,再生能源沒有希望,風力發電沒有希望」,再生能源比較貴等等,其實台灣的風力發電,就是「買個風機插在地上」,風力發電需要高科技,台電貪便宜,「專門買人家淘汰的風機」,台電貼在牆上所展示的發電機,顯得很幼稚。
陳謨星也建議總統,如果要降低失業率,「核能有一個工作機會,風力發電可增加500個工作機會」,他說馬總統當然不懂電,「用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人在裡面」。
政客將對付陳謨星
陳謨星這番話,之前媒體有類似報導,但從電視上講出來,威力等同原子彈。不過,政客不會怕原子彈,否則政客就不會興建核四了。不過,政客都少還怕民意及選票,民意怎麼看待陳謨星才是重點。
台灣這幾年來,很瘋台灣之光,馬英九更喜歡沾台灣之光,馬英九救災睡大覺,就搬出看台灣之光莊智淵、陳建安的世界桌球冠軍大賽來解圍。陳謨星卓越的研究及貢獻,當然也是台灣之光,但這個台灣之光,擺明了和政府的立場不一樣,馬總統當然沾不得光,還遭到五雷轟頂。
陳謨星言論的風格,不是馬總統喜歡的那一型。有一個可能的發展,就是馬政府及外圍媒體,恐怕會將陳謨星的講話,導引到另外一個方向,即將陳謨星的講話定位為謾罵、偏激,甚至人身攻擊,而避開陳謨星談話的重點。然後,有一大群習慣溫良恭儉讓的台灣人,也覺得沒有辦法接受一個學者,用這樣情緒性的言詞,攻擊馬總統及政府,使得陳謨星的言論自然而然沒有什麼影響力。
這種不敢大刀作戰,專門操小刀,而迴避主題的作法,是政客厲害的招數,常常用在政敵及異議人士。這招數最近有一個成功的案例,就是去年12月3日,清大學生陳為廷在立法院與教育部長言詞交鋒,質疑教育部長蔣偉寧言行不一及打壓學生,要求部長進行道歉,事後清大校長故意為學生對部長的不禮貌行為向社會道歉,怪學生不理性。然後有一堆媒體在學生有沒有禮貌上做文章,順利將焦點從陳姓學生質疑的事項,轉為學生懂不懂禮貌這件事,然後教育部就脫身了。
在早一點,號稱溫良恭儉讓的馬馬英九,也用過這個招數,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造成超過650人死亡的災難,馬總統為了替自己風災時的無能顢頇找下台階,以總統之尊率先指責氣象局雨量預報不準,害政府及老百姓準備不及。然後有媒體順著風向球起鬨,監察院又配合調查,當時的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,在二個月後自請退休,臨別時他說台灣是一個理盲又濫情的社會,意有所指,不在話下。而馬英九後來還是連任總統。
決定核四存廢的二次機會
確實,一個理盲又濫情的社會,是政客的溫床。上面所舉的例子,證明我們的媒體及民意所關注的,往往是一些容易理解討論的事情,而不是需要功夫理解及深度思考的事情。這就像公司提供員工福利的小預算可以討論半天,對外投資的大預算案幾分鐘就通過的道理一樣。
核四停建與否,就是檢驗台灣社會到底是理性還是理盲的好例子。贊成核四停建的民意,現在日漸增加,主要的原因是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衍生福島核電廠事故的災難。
但台灣人有第一次反思核四停建與否的機會,是2000年陳水扁政府執政剛滿五個月不久,即宣布停建核四的時候。當時輿論的焦點放在陳水扁總統與連戰會面討論核四後,馬上宣布停建核四,等於打了連戰一巴掌,而營造出民進黨意識型態治國,政策魯莽的印象。陳水扁政府在輿論及在野黨的壓力下,撐不到四個月,只好找出說服自己的理由,灰頭土臉讓核四復工。
現在民意反對核四的態度,慢慢還給反核四的人一個公道。歷史也將證明,當時的國民黨及台灣社會要求核四復工更草率,完全無法理性辯論。那是一個機會,史無前例的執政黨輪替,因緣際會讓台灣人有思考核四存廢的機會。可惜當時台灣人不領情,不利用這個機會好好思考核四存廢,只隨著在野的國民黨起舞,台灣政治從此進入藍綠分裂的時代。
親民黨前立委劉文雄,近來曾在年代電視節目親口表示,當時親民黨立委確實是為反對而反對,為了反對陳水扁,而反對陳水扁停建核四的政策。見證了當時台灣社會的短視、理盲、好鬥。其實台灣人可以選擇支持停建核四,但不支持民進黨,但當時社會在政黨鬥爭下將這二件事糾結在一起,回拒了一個歷史機會。
也許是台灣人命不該絕吧,老天爺可憐台灣人當時的不懂事,讓台灣人見證了北方鄰國日本的福島核災,再一次賜給台灣人思考核四存廢的機會。二年前台灣對日本踴躍捐款世界第一,已經預示了台灣民意的轉變。
這一次,恐怕是最後一次的機會,台灣人再不能擺脫對政黨政客的好惡,體認台灣的命運就在自己手中,做出明智的抉擇,那麼,以台灣國土狹小,地震帶綿密,卻有如此多的核電廠,台灣將隨時準備當世界第一個因核災而亡國滅種的國家。
軍公教退休金改革的二次機會
核四存廢的抉擇,如果能以日本的核災為殷鑑,再來一次,台灣人當然還是幸福的。不過,有些事情想再來一次,台灣人則必須以自己的苦難付出代價。
也有一件檢驗台灣社會的指標案件,與核四二次爭議重複的模式如出一轍,那就是軍公教的退休金改革。去年因為勞保會不會倒,引發社會對軍公教福利的反省,民意迫使政府承諾改革,目前有初步的改革方案,爭議的浪潮仍然未停。
老天爺當然不是只給台灣人一次改革軍公教福利的機會。時間回到2005年,陳水扁政府推出軍公教退休金存款18%利息的改革,陳水扁政府試圖向台灣人說服軍公教的退休金所得替代率的不合理,有三分之一超過100%,甚至110─120%,而一般國家只有60─70%,希望改革後可以調整到90%。
當時的改革,仍然遭遇國民黨、軍公教及輿論的反撲,甚至許多勞工也無法體認國家資源有限,多給軍公教不合理的待遇,就是對勞工多剝一層皮,也加入反撲的浪潮。反撲的一方到處插小刀,從動機上指責陳水扁政府意圖操弄選舉,製造階級對立,又對改革方案在肥大官瘦小吏上製造話題。反撲的一方展示了實力,達到迴避改革的效果,使得陳水扁雖然有所堅持,但改革幅度不大,後來再也不敢拿軍公教開刀。
在核四停建事件五年後的軍公教退休金改革,台灣社會一樣不夠成熟,無法將改革的必要性與對政黨的好惡分別清楚,如果當時台灣社會支持改革,後來仍然讓民進黨下台,台灣顯然就是一個就事論事的理性社會,可惜台灣不是。證據就是去年軍公教退休制度的改革爭議再起,延燒至今,在連馬政府也承認再不改革,各種退休制度早晚都會破產。
前後二次軍公教退休金的改革相比較,很明顯因為台灣已經變窮了,窮到老百姓會痛了,對軍公教人員的待遇有相對的剝奪感,而才有第二次的改革浪潮。因為窮,才曉得哪裡不公平,因為窮,才曉得要怎麼改革。可惜的是碰到畏首畏尾的執政黨,馬英九與執政的國民黨歷來都是反改革的保守反動勢力,要他們真心改革,太難為他們了。
在第一次軍公教退休金改革的時候,台灣還可以吃老本,不改不革,老是擔心陳水扁會弄垮一切,而陪著國民黨一起作夢,等待著陳水扁下台,馬英九上台後對中國大幅開放,台灣就會好起來。簡單說,台灣人在有錢的時候,並未理性面對改革,只能坐待錯失改革的機會。
到了這次就是第二次的改革浪潮,事實已經證明,馬英九五年執政的經濟情況更糟糕,馬英九許諾的夢想全部落空,台灣的老本也吃到一定的底線。因為窮,不得不面對改革,這種窮到想改革的時候,能有什麼樣的理性,有待觀察。貧窮能將改革推到什麼地步,就看台灣人自己的努力。
討黨產沒有第二次機會
付出代價,換到第二次抉擇的機會,終歸還算幸福。有些事情,恐怕不會有第二次的機會。
時間回到2008年的總統大選,這次大選鬧得最轟轟烈烈的是公投綁大選,陳水扁政府依其一貫的理念,提出討黨產及加入聯合國的公投。國民黨認為陳水扁是為了綁選票,提出反貪腐及重返聯合國的公投,加以反制,以擾亂公投的目的及意義。國民黨真正的目的不是要任何公投案過關,所以發動輿論,批判民進黨執政不力,想要靠公投綁大選贏得選舉,並呼籲民眾拒領公投票。結果,國民黨的小刀策略奏效,沒有任何一項公投案過關。
這四個公投案,真的沒有一個值得台灣人投的嗎?至少討黨產應該要投。因為國民黨的黨產,很多是日本統治時代政府的不動產,國民黨厚臉皮罷占不還,中華民國法律也拿它沒辦法,透過公投的非常手段,才能將黨產討回。
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,國民黨獨有的黨產,對民主政治是一種傷害。可惜台灣人聽信國民黨的宣傳,無法對這項攸關台灣長遠發展的事項,勇敢表達自己的基本公民權利。諷刺的是2005年喧囂一時的紅衫軍,沾沾自喜是公民社會的行動表現,對於2008年公民社會中的公民投票,卻接受國民黨的說法及動員,而抵制公投,反證了台灣還沒有成熟的公民社會。
更嘲弄台灣人的,是民進黨在2004及2008年推動公投,案案不成功,國民黨在這二年抵制公投,案案都成功。但國民黨的行政院院長江宜樺,卻在今(2013)年,主張核四停建與否,要交由公投表決,這不是幡然悔悟,而是看中鳥籠公投法的高門檻限制,豪賭核四停建案過不了關。
黨產,一個民主政治、公民社會中是非公義的問題,台灣人在國民黨在野時已經不想討黨產,繼續讓國民黨執政,表明了放棄討黨產的機會。在2008年討黨產公投失敗後,馬英九許諾的黨產歸零,仍然無法實現。後續的發展是民進黨再提起討產時,就被批評拿討黨產當作提款機,看來,討黨產已經無法引起台灣人的關心,台灣人已經默認國民黨合法擁有黨產。
總而言之,如果當時是馬英九當選,民進黨下台,而討黨產公投過關,對兩黨都發出嚴厲的訊息,台灣人可以證明自己是一個偉大的民族,對民主政治已經有深刻的體認。很可惜,台灣人失去了這樣的機會,結果顯示台灣人仍然活在政黨的操弄動員之中,公民社會的是非公義更加遙不可及。
台灣還有幸福的機會嗎
以上談了三種台灣人曾經有過,卻不懂得珍惜的機會,這些機會其實不是陳水扁或民進黨所給我們的,而是政黨競爭、輪替執政所帶來的機會。
不過,民進黨上台執政,從頭到尾都不是台灣人努力拱上去的,特別是在國民黨及軍公教人員眼中,陳水扁第一次當選總統,是靠國民黨分裂,支持者無法集中投票所造成的,第二次當選連任,則是因為二顆子彈讓選票勉強過半。也許因為政黨輪替不是台灣人努力得來的,所以台灣人對於政黨輪替所帶來的機會,也就沒什麼好珍惜了。
其實,台灣這十多年失去的機會更多,因為台灣人聽信政客出於政黨鬥爭的天真美麗謊言,接受對中國大幅開放,台灣經濟就會大好的假議題,放任政府及企業將代工模式的經濟玩到盡頭,而失去了提升技術、開發品牌及搶占國際市場的大好時機。然而,這段期間,韓國拿到了技術、品牌及市場,將台灣狠狠地比下去。
從宏觀的角度而言,台灣真是個寶島,很多幸福不請自來,其中雖有不幸,終歸還是換到了好處,比如被日本殖民統治,換到了台灣的現代化,被國民黨威權統治,換到了經濟發展。這裡面有很大的國際政經結構與政策機運的成分,否則,光憑台灣人的努力,也是枉然;台灣當下人民工作到爆肝,經濟還是不景氣,就是明證。台灣的民主也是,靠一部分人殺頭顱、灑熱血所換來的,大多數人沒有付出就享受到民主的果實。
對台灣人來說,一切經濟及民主的幸福,得來的太容易,所以在機會到來時,不懂得珍惜,不如意時,又怪東怪西,缺乏對經濟及民主的深刻反省,及掌握方向的自我意志,最終只能被政黨操弄動員。因此,一個一模一樣的局面正在重複,也就不足為奇,就是在陳水扁政府時期,台灣人怪陳水扁政府搞砸經濟、搞亂政治,現在換馬英九執政了,只是更慘,台灣人又東怪西怪,當然更怪馬英九,而馬英九也將責任東推西推,就是不推在他自己身上。
台灣人需要把握得來不易的機會,展現台灣意志,讓任何一個政黨回到正確的方向,再多的埋怨將於事無補。否則,當台灣一次次流失自己的機會,我不敢想像台灣會淪落到什麼地步,只知道幸福將遠離台灣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