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銀河光年
馬英九去年競選總統,向人民標榜台灣經濟向中國開放,但馬英九執政一年四個月,經濟開放的主旋律還未奏效,已經衍生出一系列的變奏曲,讓人擔憂台灣的未來。
去年5月底,外交部宣布終止發行台灣郵票,重新發行只印有中華民國字樣的郵票。6月初,外交部通電外館,要求日後外賓訪台,一律稱為訪華。然後11月,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,為兩岸簽署空運、海運、郵政以及食品安全四項協定而訪台,馬政府大批軍警佈陣,嚴厲限制人民集會遊行,對國旗特別敏感,將持國旗的民眾當作滋事份子,蠻橫驅離,警察國家重現台灣,馬英九雖接見陳雲林,但不敢自稱總統,陳雲林開口稱您,閉口不提總統二字。
今年3月,爆發新聞局官員郭冠英事件,寫文章自稱高級外省人,鄙夷台灣人,熱愛中國的郭冠英,終於從政府中現身。6月,馬英九拋出識正書簡的議題,企圖促進台灣人對中國資訊的接受度。7月,經濟部為宣傳與中國簽訂 ECFA,創造一哥及發嫂二個凸顯族群歧視、地域歧視、階級歧視的人物。
8月8日,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,馬政府顧慮中國態度,婉謝國際援助,忌憚美軍來台救災,視人命如草芥。8月底,馬政府心不甘情不願准許達賴喇嘛來台,但千方百計阻止達賴喇嘛舉行國際記者會及在台北進行大型演講,馬總統以下黨政諸公,視達賴喇嘛如瘟神,避之不敢會面。近日,高雄市電影節邀請描述新疆獨立人士熱比婭的電影「愛的十個條件」,中國厲聲指責,親中言論聲稱高雄市此舉會影響中國人來台觀光數量。
馬英九每年會發表紀念六四專文,去年已經一改過去主張平反六四,聲援法輪功,批判中國反民主、壓迫台灣的態度,稱讚中國對四川大地震救災迅速,開放災難及抗爭的新聞報導;今年更將六四事件當成是史不絕書,中外皆然的政府人民流血衝突,並稱許中國當局更注意人權議題,展現開放與自信。
分析這些現象的源流,一是大中國意識作祟,二是經濟向中國求援。前者還能堅持國格,雖然彼國不是台灣而是中華民國,蔣經國以前的台灣就是這樣。後者原本是經濟行為,但已經逐漸變調,其邏輯是不討好中國,得不到好處,要對抗中國,就會失去好處。就這樣,為了經濟的好處,全面性在民主、人權、主權、宗教、文化等領域討好中國,以中國的價值為依歸,而放棄台灣的價值。馬政府顯然不懂得在什麼情形下應該堅守什麼價值。
台灣與周邊國家的關係,包括中國,本質上是競爭大於合作,台灣如果不能競爭圖存,沒有國家會包養台灣的。在陳水扁、李登輝,甚至兩蔣的時代,與中國競爭是主軸,台灣內部政治勢力的對抗則是副軸。
在馬英九的時代,中國與台灣似乎只有合作沒有競爭,馬政府的種種現象,顯示台灣與中國的競爭,已經巧妙的轉換為台灣內部的對抗,共產黨與國民黨站在同一陣線,對抗民進黨,國民黨巴著共產黨的樣子,好像共產黨已經在台灣執政。這符合中國的利益,但長遠來看,是否符合國民黨及台灣的利益,值得深思。
留言列表